您身边的养生专家方大夫中医
方大夫(方栋)出身中医世家、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专业,师承国医大师苏明廉老先生及山东妇科委员会主任黄淑珍教授、从师中国糖尿病、内分泌专家、未病先治中医权威博士生导师赵泉霖教授。方大夫年当选中国传统师承中医传承人、年入选国家当代中医人才库。天气渐冷方大夫中医门诊暖气开放,理疗室温度适宜针灸、艾灸、拔罐等中医诊疗!
病毒性心肌炎经久不愈,常表现为气阴两虚,余邪不尽,本虚标实,此类患者的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原则,益气养阴为主,同时配合清热解毒祛邪药物,方能取得较好疗效。门诊案体:李某,男,21岁。患者有病毒性心肌炎病史5年,本次因过劳而发作,心率40~次/分,夜间常有“憋醒”现象,心率低于55次/分或高于次/分时,则自觉心悸、气短、胸闷难以忍受,伴有濒死感,西医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超声心动检查显示心脏轻度扩大,抗心肌抗体阳性,心肌酶明显升高。就诊时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头晕乏力,活动后则各种症状明显加重,查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沉而无力,心电图提示广泛心肌缺血,心率62次/分。辨证为气阴两虚,余邪不尽。天气渐冷方大夫中医门诊暖气开放,理疗室温度适宜针灸、艾灸、拔罐等中医诊疗!服中药1个疗程,心悸气短明显减轻,夜间憋醒现象未再发作。又服药3个疗程,心悸气短基本消失,体力明显增加,心率为55~次/分,舌质红紫,苔薄白,脉沉迟,心肌缺血基本消失。病人共服药近10剂,心率60~次/分,一切如常人,抗心肌抗体阴性,心肌酶正常,从而治愈。方大夫中医认为外感之邪为病毒性心肌炎的直接致病原因,在外感病邪中又以柯萨奇病毒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正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本病主要病机为湿热毒邪入侵,正气虚弱,正邪交争,正不胜邪,邪毒直入于里,蕴结于心所致。其中由于邪气的性质、数量以及正气的盛衰情况决定了各种证候。起病首先是由于邪毒客心、正邪交争而发病,其次是邪毒与正虚并存,如果邪胜正衰则可出现心阳虚衰,甚则亡阳,继而是邪去正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不能及时治愈则导致心脏虚损,气机不利,地力推动血液运行,出现血行不畅,五脏六腑失其所养,故变证百出。心脏虚损为本,邪毒阻滞为标,本虚标实,其中湿热毒邪最易化燥伤阴耗气,导致气阴两虚、心气虚损。经过大量临床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是各种感染性心肌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尤以青少年多见,主要为柯萨奇B病毒直接侵犯心肌造成心肌细胞的损伤或坏死,治疗较为困难。目前本病求治于中医的病人,多为西医常规治疗无效箸,基本上急性期已过,处于病程中后期,治疗本病以益气养阴法为主,同时配合大剂量清热解毒药物,使毒邪尽去,正气来归,实践证明,效果理想。本例患者病程已长,呈现气阴两虚,余邪不尽,本虚标实,辨证准确,治法用药得当,且用药能持之以恒,取得了满意疗效。方大夫中医认为此病的治疗应首先区别急性期和慢性迁延期,而清热解毒、养心安神和益气复脉法为此病常用治法,并注意配合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中药。急性期出现高热,咽痛头痛,心慌心悸,烦躁不安,舌尖红苔黄,脉数。其症状类似风热感冒,很容易误诊。由于其病机为风热邪毒外袭,沿经内犯心脉,而致心肌损害,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养阴宁心为辅。
常用药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牛蒡子、大青叶、黄连、黄芩、麦冬等。早期加用少量滋阴益气药可有助于养心宁神;但不可过多,以防恋邪;对气虚极盛者可加用生黄芪10~15g,量也不宜过大;心慌心悸较甚、心率过快者,可加用炙远志、柏子仁、茯神等。
风热邪毒极易灼伤心阴,致使病情迁延难愈,心功能日益受损,发生各种变证。临床可表现为高热已退,头痛咽痛也愈,但仍心悸怔忡,心神不宁,胸闷气短,极度疲乏,舌质多淡,脉细数或结代。
此期治疗须以滋心阴、养心气、宁心安神为主,常用药有柏子仁、远志、天冬、麦冬、南北沙参、玄参、五味子、西洋参或太子参、生地、茯神、黄芪、丹参、赤芍等,此外常加用1~2味清热解毒药,如忍冬藤、板蓝根等,以清除余毒,或预防风热邪毒再犯。
对于心肌炎迁延不愈,心肌损害较重,并有心律失常,频发室早或窦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怔忡,心跳不宁,胸闷气短,头昏目花,神疲乏力,脉细数或结代。
多以益气复脉,宁心安神为法治疗,常以炙甘草汤加味,药用:炙甘草、生地、桂枝、麦冬、阿胶、麻子仁、太子参、黄芪、龙骨、牡蛎、丹参、玄参、柏子仁等。
除上述分期辨证用药外,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加用一些有特定作用的药物,如以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贯众、蚤休、射干、紫花地丁等治疗病毒感染,以人参或西洋参、南北沙参、黄芪、附子、五味子、麦冬、北五加皮强心益气,以生地、炙甘草、桂枝、柏子仁、柴胡、太子参治疗心律不齐,以龙骨、牡蛎、茯神、石菖蒲、炙远志、五味子治疗心动过速,以附子、干姜、麻黄、淫羊藿、鹿茸治疗心动过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