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LD特邀点评能更好判断病毒性肝

      

第67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上,来自印度新德里的印度医学科学院胃肠病学和生物统计学专家报道了他们建立的一种急性肝衰竭早期动态模型(ALFearlydynamicmodel,ALFED)与现有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医院(KCH)标准等对病毒性急性肝衰竭预后判断效果的比较(摘要编号:)。

    

  目前临床上有多个预后评分系统被用于急性肝衰竭(ALF)预后的评估。该团队之前的研究(KumarR,Gut)指出,ALF早期动态模型(ALFED)较医院(King’sCollegeHospital,KCH)标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ALF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方面更有优势。据报道,一个新的慢性肝衰竭并慢加急性肝衰竭(CLIF-CACLF)的评分系统可以用来预测ACLF患者的病死率。因此,该研究同时对比了KCH、MELD、MELD-Na、ALFED和CLIF-CACLF评分系统对ALF患者预后的预测结果。

  该研究在印度的一个三级救护中心连续入组例ALF患者,比较了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不同评分系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似然率(LR)及预测的准确度(DA)。

  结果例患者中例患者(89.8%)为病毒性肝炎所致,其中83名(64.8%)患者死亡。每例患者在入院时分别采用上述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以此看到的死亡率差异不甚明显(AUROC:0.65~0.77)。然而在入院后的第三天,除KCH标准外,其他评分系统AUROC均升高,其中ALFED评分AUROC最高为0.95,接下来依次为CLIF-CACLF(0.88)、MELD(0.82)、MELD-Na(0.78)和KCH(0.53)。ALFED评分的AUROC显著高于MELD、MELD-Na、KCH评分(P0.)和CLIF-CACLF评分(P=0.04)。第3天ALFED评分≥4在预测患者死亡率方面具有最佳敏感性(85.9%)、特异性(90.2%)、PPV(94.4%)、NPV(77.1%)、LF阳性率(8.8)和DA(87.4%)。

  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提示,对ALF患者动态应用预后评分系统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的临床结局。

?段钟平教授点评:ALFED评分较其他评分系统能更好地预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ALF患者预后?

病毒性肝炎相关ALF病情重、变化快,预后判断直接涉及到治疗决策的制定,因此一直是临床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本研究设计严谨,入组患者例数较多,研究结果可参考性强。尤其观察了各个评分系统的动态变化,发现患者入组后第3天ALFED评分≥4是预测患者死亡率最敏感、特异性最高的指标,提示评分的动态变化对病毒性肝炎相关ALF预后评价的重要作用,与我们临床上的总体感觉基本一致。然而该摘要没有指出入组的ALF患者处于肝衰竭的哪一阶段及为何种病毒性肝炎感染,此外,该研究仅以病毒性肝炎相关ALF患者为研究对象。结论是否可以应用于其他病因导致的ALF患者预后的评估有待进一步研究。

专家介绍

段钟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系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肝病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担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主任,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组长,《实用肝脏病杂志》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共同主编,第一至八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承担中国科技部、北京市科委等科研项目12项,近年以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篇,其中SCI论文61篇,主编《疑难及重症肝病查房实录》、《人工肝脏治疗学》、英文版《传染病学》等著作6部,副主编专著7部。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肝病网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肝病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ouben.com/xjyhyz/4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