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eylieacid),属于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亦称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绝大多数还兼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其中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作用机制如下图:
5HPETE:5-氢过氧化二十碳四烯酸
PGI2:前列环素
PG:前列腺素
TXA2:血栓素
LT:白三烯
此图为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过程,其中解热镇痛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来起到药理作用,我们所说的阿司匹林是属于水杨酸类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在这里我们要说一说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的环氧合酶(亦称环氧酶,COX)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是解热作用,镇痛作用,抗炎作用的共同作用机制。
COX至少有两种同工酶,固有型COX(COX-1)和诱生型COX(COX-2);还有在人和犬脑组织中发现的同工酶COX-3,尚待研究中。COX-1表达于血管,胃,肾和血小板等绝大多数组织,负责细胞间信号传递和维持细胞功能的平衡。COX-2是在炎症环境中,以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为主,刺激炎症相关细胞而诱导产生的。因此COX-2涉及炎症反应中炎症介质PG的生成。总结如下表:
阿司匹林从年合成至今,仍不断发现其新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阿司匹林是不可逆的COX抑制药,通过共价修饰作用使COX-1分子中第位丝氨酸(Ser50)或COX-2分子中的第位丝氨酸(Ser)乙酰化,导致COX失活。较低剂量的阿司匹林选择性的抑制COX-1。
1.解热镇痛
1.1解热作用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维持在37℃左右。病理条件下,病原微生物等刺激机体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并释放内生致热原,内生致热原在下丘脑引起PGE和成和释放其解热机制抑制下丘脑COX,阻断PEG合成,使体温恢复正常。但不能降到正常体温之下,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1.2镇痛作用
主要作用于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疼痛,此病理涉及致痛物质缓激肽、PGS的产生和释放增多,引起疼痛。另外,PGI2和PGE2提高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加重疼痛。解热镇痛印制COX,使PGS合成减少,从而减轻疼痛。
阿司匹林解热镇痛作用较强,适用于感冒发热、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神经痛和癌症患者的轻中度疼痛等。
2.抗炎抗风湿
作用较强,急性风湿热患者服用后24-48h内退热缓解关机红肿及剧痛,血沉减慢。抗风湿作用比解热镇痛作用剂量高1-2倍,最好用最大耐受量(每日口服3-4g)。因控制急性风湿热疗效确切,亦用于该病的鉴别诊断。对类风湿关节炎可是关节炎症消退,疼痛减轻。因用药量接近轻度中毒水平,应监测血药浓度,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抗血栓
血栓素A2(TXA2)是诱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内源性物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成人40mg/日)既能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的COX,由于成熟血小板不再合成新的COX,受药物影响的血小板永久性丧失了合成TXA2的功能,直至新的血小板生成,此为阿司匹林抗血栓形成的机制。但是大剂量阿司匹林同时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前列环素(PGI2),而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故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日)预防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降低其病死率和再梗死率;也可用于心绞痛、血管形成术,有脑血栓倾向的一过性脑缺血等,预防栓塞。
4.其他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并规律性服用阿司匹林降低结肠癌风险;阿司匹林可预防阿尔孜海默病的发生并与用药量有关,此外,还可治疗放射诱发的腹泻,驱除胆道蛔虫。
综上由于阿司匹林的作用较多,也为我们日常常用药,因此也会被我们封为神药。用药同时也需注意用药安全,保证我们日常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李端.药理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文字整理:奥吉娜药业内容团队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版权内容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以便及时更改或删除。任何人或单位若需复制、转载、摘编,须完整注明出处及标明作者,否则本平台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奥吉娜集团旗下子公司链接您的健康。我的任务。奥吉娜药业。
欢迎您的來訪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