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HeartFailure一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心衰的基本病因和诱因

2、掌握心衰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心衰的治疗原则及“基石”治疗药物

4、掌握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的紧急处理

5、了解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特征(但是对理解有用、对以后科研也很有作用)

思考题:

1、心力衰竭的诱因包括哪些?

2、急性左心衰竭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

3、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4、洋地黄应用的禁忌症有哪些?

一、心衰定义

由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而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无力和液体潴留。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

心衰和心功能不全:后者包括没有症状的心衰

二、病因和诱因(★★)

(一)病因

凡是可以降低心肌泵血能力的疾病,包括心肌本身损害和前后负荷增加。前者包括缺血性心肌损害、心肌炎心肌病、心肌代谢性疾病;后者包括前负荷和后负荷(可以联系诊断学和心瓣膜病内的血流动力学学习)。

(二)诱因

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IE

心律失常:房颤最常见

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

血容量增加:如妊娠与分娩,合并贫血、甲亢,钠盐摄入过多,输液过多过快

治疗不当:不恰当停用洋地黄、降压药等药物

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如肺栓塞、电解质紊乱)

三、分类(★)

1、受累心室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左心衰继发右心衰或者扩心病等直接导致的全心衰;

2、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心衰(后者已经启动慢性代偿机制—心肌重构)

3、发生的机制分为收缩性和舒张性心衰(后者收缩功能尚保留LVEF≥45%且LVEDVI≤97ml/m2)

4、有无症状

四、病理生理(治疗的基础):心肌重构为基本机制(★★★★)

(一)快速代偿机制:功能性调整

1、神经体液学说

SNS和RAAS激活:积极的一面是可以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已经维持血压;消极的一面会增加耗氧量和增加的细胞因子、递质等对心肌毒害和加速重构;

2、Frank-Starling定律:增加的前负荷增加了心肌收缩力。

(二)缓慢持久适应机制:结构性重塑

1、心肌肥大:但是氧供相对不足,凋亡

2、间质纤维化:顺应性下降

五、临床表现(★★★)

(一)左心衰:症状具有特征性

1、症状:表现为体循环缺血和肺循环淤血。前者主要表现为乏力、疲劳、紫绀或者苍白、心悸、头晕,以及肾脏缺血表现(休克时少尿为机体最先体现出来的代偿机制);后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劳力性、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急性肺水肿)和咳嗽咳痰咯血。

2、体征:肺部湿罗音,P2亢进和基础心脏病体征

(二)右心衰:体征具有特征性

1、症状:消化道充血表现,厌食乏力,腹胀腹痛,便血,恶心呕吐等;

2、体征:体循环充血表现,水肿(不同于诊断学学的肾性水肿,表现为双侧对称性下肢凹陷性水肿、肝脾肿大压痛以及胸腹腔积液等),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和基础心脏病体征。

(三)全心衰=左心衰+右心衰

后者的出现反而使左心衰症状减轻,除了右心衰继发于左心衰外,也可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同时进行。

六、实验室检查(★★)

五大常规=X线+ECG+UCG+BNP/NT-proBNP+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等(必做)

心肌活检、负荷超声、食管超声、心肌核素显像、冠脉造影、心导管、其他实验等(选做)

1、X线:可以看心脏、大血管、肺、心胸比

基础心脏病因、肺淤血表现

2、ECG:

3、UCG:比X线更准确

收缩功能:不够精确,易受前后负荷改变的影响,但方便实用

射血分数(EF值):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5%

左室短轴缩短率(FS):正常FS值>25%

舒张功能最实用方法:E/A、E/E’、等容舒张时间(IVRT)

4、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

5、BNP和NT-proBNP:脑钠肽,前负荷增加时,壁内感受器使得心室肌合成增加,对抗RAAS,利钠利尿。更多检测后者,含量多、性质稳定、半衰期长,缺点是受肾脏代谢,受肾功能影响大。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指导。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最严格的诊断形式=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并发症和其他诊断

1、病因诊断:例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扩张性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

2、病理解剖诊断:心内膜(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肌(心室壁瘤和乳头肌腱索断裂等)、心包(心包炎和积液等)、大血管(动脉瘤和血管炎等)等

3、病理生理诊断: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的心功能分级等

4、并发症和其他诊断

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右心衰

或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killipIII级

诊断依据:病史(病因和诱因尤其确诊的心脏病为基础)+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实验性治疗)模式化

(二)鉴别诊断

1、左心衰和支气管哮喘鉴别(心源性哮喘)

后者见于春秋季、青少年、有过敏史(皮疹或者过敏性鼻炎)、发作时典型哮鸣音、咳白痰且咳出缓解、肺功能检查、对β受体激动剂和激素敏感。

2、右心衰和肝硬化腹水以及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等鉴别

症状相似,但是后者不具有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体征以及心脏超声和典型的Beck三联征可资鉴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ouben.com/fsxxjy/5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