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彩色笔记第八节

河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m.39.net/pf/a_4580330.html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第八节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的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

2.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心力衰竭。

3.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最有价值的重要方法为血培养。

4.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的措施。用药原则为:早期应用;充分用药,大剂量和长疗程;静脉用药为主。

△5.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采集血标本:对于未开始治疗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在第一日每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已用过抗生素患者,应停药2-7天后采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在入院后3小时内,每隔1小时采血1次,共取3个血标本后开始治疗。每次取静脉血10~20mL,作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应培养3周。

6.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健康教育:(1)告诉患者在就诊时应向医生讲明本人有心内膜炎病史,在实施口腔内手术如拔牙、扁桃体摘除,上呼吸道手术或操作及生殖、泌尿、消化道侵入性检查或其他外科手术前,应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预防感染,嘱咐患者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不要挤压痤疮、疖、痈等感染病灶。

〖强化练习〗

1.患者男,38岁。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住院期间突然出现失语,吞咽困难、瞳孔大小不等,神志模糊,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

A脑栓塞B肾栓塞C肺栓塞D脾栓塞E肝栓塞

答案:A

解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心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是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瓣膜是最常受累部位,会有多种并发症发生,神经系统受累常见的表现是脑栓塞,最常受累的是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主干闭塞引起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和双眼向对侧注视障碍,在右视半球可有完全性失语,因广泛脑水肿常有昏迷,上部皮层支闭塞可出现中枢性面瘫舌瘫,上肢重于下肢的偏瘫,右视半球可有运动性失语,下部皮层闭塞可有感觉性失语;偏盲或上象限盲等,中央支闭塞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失语或构音障碍(A对,BCDE错)

2.患者,男,30岁,农民。患病毒性心肌炎经治疗后康复出院。出院医嘱要求患者出院后限制活动6个月,患者认为现无不适现象,询问为何不能下地干农活,护士向患者说明此时合理休息的主要原因是()

A减少疲劳感B减轻精神压力C减少心肌耗氧量D恢复体力,增强体质

E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答案:C

解析:病毒性心肌炎一经确诊,应立即卧床休息,休息的目的是降低心脏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防止心脏扩大,如果心脏已扩大,经严格卧床休息一段较长时间后,大多数能回缩,早期不重视卧床休息,可能导致心脏进行性扩大和带来后遗症,过度劳累一方面增加心脏负荷,另一方面可诱发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卧床休息应延长到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一般需3个月左右,心脏已扩大或曾经出现过心功能不全者应延长至半年,直至心脏不再缩小,心功能不全症状消失后,在密切观察下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期仍应适当限制活动3~6个月(C对ABDE错)

3.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诊断方法为()

A心电图B超声CX线片D血培养EC-反应蛋白

答案:D

解析:血培养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有价值的方法。近期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病人血培养阳性率可高达95%以上。血培养的阳性率降低,常由于2周内用过抗生素或采血、培养技术不当所致。(D对)

4.患者男,45岁,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入院治疗。住院期间心脏超声提示巨大赘生物,为预防栓塞,责任护士对该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正确的是()

A卧床休息,适当活动B突发胸痛,气急,考虑外周动脉栓塞的可能C出现肢体突然剧烈疼痛,考虑外周动脉栓塞的可能D出现腰痛,血尿,考虑肾栓塞的可能E出现失语,吞咽困难的等晶体脑血管栓塞

答案:B

解析:严密观察体温、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心脏杂音的部位、强度、性质有无变化,如有新杂音出现、杂音性质的改变往往与赘生物导致瓣叶破损、穿孔或脏索断裂有关;注意观察脏器动脉栓塞有关症状,如病人肢体活动情况、协调动作如何、神志意识变化等,当病人发生可疑征象,尽早报告医生及时处理。(B错)

-文章来源:宜乐通教育集团-护考教研团队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ouben.com/fsxxjy/7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