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包火这个话题其实我们以前就讲过了,来自读者的投稿,讲述了自己寒包火的病情和治疗过程,写得很好,推荐没看过的朋友参阅一下:医案:治疗寒包火的感冒。
我也遇到过不少寒包火的案子,不过前两周遇到的这个比较典型,而且也和气候有关,所以记录一下,供你们参考。
这个病人是我的前同事,三十多岁,女。我们之前很熟,但是我离职后也有很久没有联系了。那天下午差不多快5点时,突然接到她打过来的一个电话。
“喂~~~”,哇卡,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像是被压在巨石之间的怪物发出的可怕嘶吼。
我吓了一跳,以为她被盗号了。然后紧跟着她叫了一声我的外号“美女。。。。。”,是了,自己人。
我问她声音怎么变成这样了。她嘶声力竭,拼尽全力地跟我说,原来是她女儿前阵子感冒生病了,她一直在病床前各种照顾,连续多日没有睡好觉。好不容易熬到女儿好了,她又病倒了。
她的症状是头疼、嗓子疼,还有点儿发烧,所以她自己判定是炎症,吃了好几盒头孢,还有退烧药。除了烧退了点儿以外,好像其他所有的症状都更加严重了,给我打电话的时候,主要症状如下:
浑身乏力、沉重,嗓子剧痛发不出声音,讲话都需要尽力嘶吼。咳嗽,低烧,头疼,口干,尿少而黄,睡不好觉。
发来的舌图如下:
可以说是非常不好看的舌头了,整个看上去就不太健康。但是我同事说她的舌头从小就有裂纹,而且边上始终有齿痕,和这次病情无关。
好吧,那来看看有关的舌苔和舌质颜色。舌质红,舌苔是典型的剥落苔。舌红代表内热,剥落苔代表的是阴虚,所以她的热多半不是实热,而是虚热。
整理一下她的病情,虚实夹杂的寒包火。什么是虚?热为虚。什么是实?寒为实。哪里来的寒?大量的头孢就是寒。
虚火不能用寒药,要用滋阴清热的药,或者是收敛浮火的药。因为这火不是多余出来的火,而是该往下走的火没下去,走窜到了上面。因此会出现头面部的症状,比如咽干咽痛,目赤,头痛或发烧。
那我的同事为什么会出现虚火,是因为她一连几日照顾生病中的女儿,心急如焚,再加上睡眠不足,身体劳累,导致了气机紊乱,心火和胆火上炎。
这时候是绝对不能用寒药的,要用收敛浮火,助脾胃功能恢复的药。比如说乌梅白糖汤。
这种虚热之证,乌梅白糖汤饮下即愈,没啥可说的。但是如果误用了寒药,既伤脾胃,又会让寒气把虚火郁结在里面,透散不得。
这时候怎么办呢?辛温散寒的同时,把里面的郁热透散出来,同时滋阴清热,收敛浮火。
我给她推荐了一个方子,让她去药房请坐诊医生审方后再开药。
方子如下:蝉衣6、僵蚕10、麦门冬30、法半夏6、党参9、甘草6、桔梗6、玄参6、生地黄15、乌梅5颗、大枣4枚(掰开)、芦根30、竹茹6、生姜5大片。水煎服。
这个方子其实就是升降散+麦门冬汤+乌梅白糖汤的合方加减。另外加的生姜就是为了暖中散寒。
升降散负责将郁热散出,麦门冬汤滋阴清热,乌梅收敛浮火,补中生津。
各司其职,相辅相成。至于那些乱七八糟的症状,不用管它。等气机顺畅,浮火收敛,益气生津后,都会消失的。
当晚,我的这位同事就煎煮了一剂服下。晚上8点喝了一次,半夜2点又喝了一次。感觉夜里微微出汗,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烧退了。
然后,就能说出话来了,虽然还是有点儿哑。
又煮了一剂,喝了一天,除了仍然身体乏力外,所有的症状全消失了。
后来她跟我说,其实除了照顾女儿着急以外,生病之前还有个特别大的心事,就是单位要派她出去参加一个知识竞赛。对于一个生过娃傻三年的女人来说,参加知识竞赛的难度,堪比生二胎,所以她急火攻心就病倒了。
可见情绪对身体的影响,真的很大。所以但凡遇到这种情况,就不要再逞能硬接任务了,直接把智商的底牌亮给领导看,仅够生活自理的,知识什么竞赛!
这两周写了好几篇关于误用寒药的案子,我个人觉得都挺有借鉴意义,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建议大家好好看看。抗生素是大寒的药,除非是实热证,否则挂水很容易导致寒包火。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发烧挂水后,病情更加严重的原因。尤其是感冒发展为肺炎或者心肌炎,最为常见。中医治疗感冒见效很快,就是因为它是顺势而为,该散的散,该收的收,该清的清,而不是一味的用寒凉的药物压制。
既灵活多变,又大道至简。
想要获得更多治疗感冒、发烧、咳嗽、胃病的讲解
可以直接订阅我的微课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