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疾病。
病因
病毒感染:70%-80%由病毒引起。(流感、副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
细菌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多见。
发病机制
机体抵抗力、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淋雨、受凉、过度劳累等)→上呼吸道原有或外界侵入病毒、细菌的繁殖→鼻腔、咽或喉部充血、水肿,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疾病
病原体
季节
症状和体征
普通感冒(伤风)
鼻病毒
冬春
鼻塞、打喷嚏、流清涕、可有全身不适、低热、咽干、咽痒、咽痛、声嘶。
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
冬春
咽炎:咽部发痒和灼烧感、咽部明显充血水肿。
喉炎:声嘶、说话困难、咽喉疼痛。
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柯萨奇病毒A
夏季
明显咽痛、发热、咽部充血与溃疡形成,儿童多见。
急性咽结膜炎
腺病毒、柯萨奇病毒A
夏季
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儿童多见(游泳传播)
急性咽扁桃体炎
溶血性链球菌
散发
明显咽痛、畏寒、发热T>39℃,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
并发症
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
咽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柯萨奇病毒B、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病毒感染:WBC正常或偏低,L比例↑。
细菌感染:WBC、N↑,可有核左移。
2.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及指导用药。
治疗要点
病毒感染,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
1.对症治疗:退热、止痛、镇咳(老年人使用不可用可待因)、祛痰。
2.病因治疗:抗病毒、抗细菌(注意:普通感冒和单纯的病毒感染不必应用抗菌药物)
3.中医治疗:辅助,小柴胡、板蓝根。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病毒、细菌感染有关
2.急性疼痛:咽痛
3.知识缺乏
4.潜在并发症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适当休息,减少体力活动,保持空气的流通。
2.饮食护理:多喝水、给予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
二、病情观察
注意病情变化,警惕并发症,及时就诊。
三、用药护理
青霉素皮试(3天以上需重做),注意有无过敏,一旦发生,立马抢救(首选肾上腺素)
有痰者不宜用可待因强力镇咳药。
四、高热护理
体温超过39℃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用药物降温;每4h测一次体温、脉搏、呼吸并记录。防止虚脱和受凉,加强口腔护理。
五、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
2.生活指导多饮水、注意休息、减少去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概述: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
婴儿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多见于寒冷或气候突变时发病,是呼吸道常见病。
病因
1.感染:最主要病因,(直接感染、迁延感染、继发感染)。过度劳累和受凉是常见诱因。
2.理化因素: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烟雾吸入
3.过敏反应: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
临床表现
1.起病急、急性上感症状。
2.最主要症状:咳嗽、咳痰。
3.体征:两肺听到散在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病毒感染:WBC正常或偏低,L比例↑。
细菌感染:WBC、N↑,可有核左移。
2.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及指导用药。
3.胸片检查
无异常
治疗要点
1.对症治疗:止咳、祛痰、平喘、解热镇痛
2.病因治疗:避免粉尘等吸入,及时用药控制,有细菌感染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2.清理呼吸道无效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多休息、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空气流通。
二、病情观察
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警惕肺炎。
三、用药护理
口服氨茶碱宜饭后服用(胃肠道不良反应)。
四、对症护理
取舒适体位、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咳痰技巧。
五、心理护理
多1周内恢复
六、检查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增强体质、防治上感。
2.生活指导避免劳累、防止感冒。
3.用药指导口服氨茶碱药饭后服用,避免胃肠道刺激。
如果你爱小宇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