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实习这么久了很多同学都在外科科室实习过,术科的补液是比较多的,那么术科医生的补液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希望你们可以从今天的课程里找到答案。
这节课需要大家掌握肠梗阻的症状体征、补液原则、补液的生理需要量的计算,以及熟悉肠梗阻水钠代谢紊乱的类型和补液原则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患者男,体重63kg,入院时体温36.9摄氏度。希望大家记住这些基本的数值,这将和后面患者补液量的计算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知道,肠梗阻的症状体征可以简称为:痛、吐、胀、闭。那么这四个字的具体的症状体征是什么呢?是的,没错,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这是肠梗阻最典型的症状了。
接下来是我们补液的基本原则: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见尿补钾。
那么接下来我们进入本堂课的核心,肠梗阻的补液“三步曲“。那么这“三步曲"是哪三步,为什么要按照这三步来进行补液呢,这和肠梗阻的水钠代谢紊乱类型有很大的关系。
水钠代谢紊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水。那么根据肠梗阻导致的失水和失钠程度的不同,肠梗阻的缺水类型主要分为等渗性缺水和低渗性缺水。
等渗性缺水通常由急性体液丧失引起的,丧失的体液成分和细胞外液基本相同。所以称为等渗性缺水。主要原因有两个: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和体液丧失于第三腔隙。消化液的急性丧失指的是急性肠梗阻的大量呕吐,而体液丧失于第三腔隙指的是当急性肠梗阻发生时肠管活力丧失,无法正常吸收胃肠道分泌的大量液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渗出积存于肠腔、腹腔内。
低渗性缺水主要见于胃肠道消化液持续丢失,比如慢性肠梗阻的反复呕吐、长期的胃肠减压;大面积慢性渗液;以及某些治疗性原因,比如利尿药呋塞米的使用不当。此时的血清钠浓度和血浆胶体渗透压是低于正常值的。失钠大于失水。
我们主要讨论等渗性缺水的补液,临床上也较为多见。水占人体血浆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在禁食禁饮又丧失了这么多水分的情况下,静脉补液成了快速补充人体外周循环血量的首选。
接下来就进入我们本节课补液原则的核心,补液“三步曲”:定量、定性、定时。贯穿这三步曲有三个基本概念:分别是生理需要量、已经损失量、继续损失量。
生理需要量:指的是保持人体健康,维持人体的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必须量。
已经损失量:制定补液计划之前已经丢失的体液量。比如案例分析中患者入院前呕吐胃内容物ml
继续损失量:发病过程中丢失的体液,包括内在性失液和外在性失液。
第一步:定量,也就是补多少。
成人的每日的生理需要量是10kg×+10kg×5+其余体重×20ml
已经损失量:按照每丧失体重的1%补液—ml
继续损失量:外在性失液,比如呕吐、出汗丢失的液体尽可能等量等质地补充。
比如前面讲到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导致的内在性失液,则根据病情变化补充。当患者湿透一套衬衣裤我们按照丢失0ml体液。气管切开患者每日通过呼吸丧失的体液有-ml。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则按照每千克体重丢失体液3-5ml来计算。
第二步:定性,也就是补什么。
成人每天需要补充一定量的钠钾离子和葡萄糖,折算下来计算①氯化钠4-6g②氯化钾3-4g③5%-10%葡萄糖溶液1-ml
已经损失量则补充平衡盐溶液,继续损失量则根据丧失的体液的性质进行补充。
那么就有同学要问了,平衡盐溶液是什么呢?
平衡盐溶液是一种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的盐溶液。含有无机盐和葡萄糖,主要是用来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保持pH稳定及提供简单的营养。常见的平衡盐溶液有复方氯化钠溶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等。
第三步:定时。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快后慢,即第1个8小时补充总量的1/2,剩余1/2在后16个小时内均匀输入。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我们就能够快速补充血容量,防止患者失水而休克。
讲完了本节课的重点,我们又回到我们开头的案例:请同学们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请计算出王先生的生理需要量?
2.入院时医生开出总共ml的补液,请问当班护士应该如何安排王先生的补液呢?
3.入院当天晚上,王先生测得19点体温为38.9℃,这时应该补充多少液体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请同学们花一分钟进行解答。
好了,有的同学已经算出答案了
我们来看一下正确答案:
好的,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接补液是护士的日常工作之一,这件事虽然简单,但还是蕴含着不少知识,希望同学们在往后的护理工作中能够养成勤于思考、坚持学习的习惯,也希望在下一次病人抱怨补液太多的时候你们能够以专业的角度向病人解释原因。
若想观看原课程视频白癜风是什么症状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那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