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这个29万~65万仅仅是因为流感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致死的人。
除了呼吸系统疾病之外,流感还是心脏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中国平均每年
超过8.8万人死于流感
年,浙江瑞安一位24岁的音乐老师因一场咽喉疼痛、发烧、浑身没劲、嗜睡的“感冒”住进ICU,心跳一度快至每分钟多次,一连几天收到病危通知书。
年,一场“小感冒”让成都一位17岁的高二学生罗地朋生命垂危,住院半月,花费超31万元。
年,医院接诊了一位因“感冒”想要挂水的27岁经济关系学研究生小张,结果血液检查却提示小张全身肌肉正在溶解,并伴随严重的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七天后,小张医治无效去世。
年6月,川大华西四院院长李晓松因一场“疑似感冒”住院,随后因“爆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发症颅内出血,于7月医治无效去世,年仅56岁。
说起感冒,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流涕、咳嗽、嗓子痛,最多不过是发烧或乏力。
感冒致死?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庸医!或者宿命论地认为:命中注定。
没有人认为一个平平常常的感冒能够要人命。
然而,事实情况是,年,中疾控发布了一份《关于印发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的通知》,《通知》显示,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死亡相关。
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这个29万~65万仅仅是因为流感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致死的人。
除了呼吸系统疾病之外,流感还是心脏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比如上文案例中提到的几度病危的24岁音乐老师,就是流感病毒引发了爆发性心肌炎。
国民日常科学用药知识
普遍缺乏
纵观身边的实例,总体而言,我们可以把大家对待“感冒”的态度分为这么两类:
第一类:不打针不吃药,感冒扛一扛就好了……
第二类:咳嗽发烧流鼻涕,先来一粒头孢拉定或者阿莫西林再说……
一个指望身体免疫力治一切病,一个指望抗生素治一切病。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认知,都有失偏颇,都反映出国民日常科学用药知识的欠缺。
去年有这么一则让人痛心的新闻:
贵州一个7岁的男孩小杨阳(化名)受凉感冒后,家长在一周内擅自凭经验给他服用了几种消炎药与抗病毒药物。
一周过后,小杨阳的病情不但没有丝毫好转,反而更加严重,持续高烧不退,最终送医时已病情过重,多处器官衰竭而亡。
医院医务科主任窦翠萍医生分析,孩子虽然因病毒性感冒而死,但根本原因还是抗生素滥用,病菌产生耐药性,原本有效的药物也失效了,医院后各种消炎药、抗生素都不管用,医院没有办法救治。
其实,长期以来,不仅是家长,我国还有为数不少的基层医生在就医施诊时都存在过度依赖抗生素的现象,所谓“没有抗生素就不会治病”。
据统计,我国儿童用药市场中,抗生素的用药比例一度高达88%。为此,国家卫健委也多次发文,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单位对儿童、老年患者等重点人群抗菌药物的使用。
另一方面,滥用药物除了可能引发产生超级细菌的后果之外,部分药物混吃也可能导致肝脏肠胃损伤甚至让患者付出生命的代价。
比如年,广东江门一名18岁女生因混吃感冒药不幸身亡。
年,医院感染病科收治了一名混吃感冒药导致肝肾衰竭的病人。
每一年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
不轻视
是阻止悲剧的第一步
说了这么多,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生活中这个见怪不怪但又可大可小的“毛病”——感冒?
首先,我们来进行一个简单的科普。
感冒,基本可以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两种。
通常而言,普通感冒3~5天就可以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把病毒干掉,从而自愈。
临床上有一个常见的笑话可以概括普通感冒的自愈过程:
“小伙子,幸亏你来得早,再来晚点……病都自己好了”
而流行性感冒是要重点